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-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(含解析)

收藏
  •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-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(含解析)-文档模板
  •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-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(含解析)-文档模板
  •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-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(含解析)-文档模板
  •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-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(含解析)-文档模板
  •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-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(含解析)-文档模板
模板介绍:
  • A.先进性

  • B.连续性

  • C.独特性

  • D.多元一体

  • 2、2019年7月6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“良渚古城遗址”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通过良渚考古发掘,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,阶级分化日益明显,出现了权贵阶层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,能直接佐证其“阶级分化日益明显”的是( )

  • A.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B.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

  • C.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

  • D.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

  • 3、西周制度与商朝大有不同,一是封建子弟之制,二是立子立嫡之制。两个制度分别对应的是( )

  • A.宗法制和郡县制

  • B.宗法制和分封制

  • C.分封制和宗法制

  • D.郡县制和宗法制

  • 4、刘邦认为:“(秦始皇)为皇帝,而子弟为匹夫,内亡(通‘无’)骨肉根本之辅,外亡尺土藩翼之卫。”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( )

  • A.废除郡县制B.建立刺史制C.颁布推恩令D.实行郡国并行制

  • 5、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,农民“无立锥之地”;王莽改制,加重掠夺,致使农民倾家荡产,绿林赤眉应时而起;东汉末年,外戚宦官交替专权,毒害、敲诈百姓,“民不堪命,纷纷起义”。据此可知( )

  • A.两汉农民起义原因完全相同B.两汉农民阶级民主意识开始觉醒

  • C.统治阶级激进改革激起民变D.农民起义根源在于阶级矛盾激化

  • 28956004025906、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“北方民族内迁与中原汉族南迁”示意图。下列项中,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( )

  • ①内迁民族卷入对中央权力的争夺中

  • ②南迁人民推动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

  • ③自此中国进入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

  • ④南方的经济实力已渐渐超过了北方

  • A.①②③

  • B.①②④

  • C.①③④

  • D.②③④

  • 7、隋灭陈后,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,政令严急,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。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,逐一平定……隋炀帝即位后,为了加强对华北、江南的控制,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,后又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。隋朝这些措施( )

  • A.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

  • B.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

  • C.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

  • D.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

  • 8、下面唐诗反映了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的关系。由此可以推知,唐朝(

  • 作者

  • 诗名

  • 诗句

  • 窦威

  • 《出塞》

  • 匈奴屡不平,汉将欲纵横

  • 周繇

  • 《送人蕃使》

  • 早终册礼朝天阙,莫遣虬髭染塞霜

  • 张籍

  • 《送和蕃公主》

  • 塞上如今无战尘,汉家公主出和亲

  • 元稹

  • 《西凉伎》

  • 大宛来献赤汗马,赞普亦奉翠茸裘

  • A.实行了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

  • B.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的多元化

  • C.强化了对西北诸民族的控制

  • D.诗歌繁荣促进民族交往交融

  • 9、中国的选官制度从先秦到明清,几经变革。下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( )

  • ①“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” ②“以志行修谨,清平干济二科举人”

  • ③“有军功者,各以率受上爵” ④“郡置中正,平次人才之高下”

  • A.①②③④

  • B.①④③②

  • C.③①④②

  • D.③④②①

  • 10、“史论结合,论从史出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。史实即历史事实,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。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“史论”的是( )

  • A.三省长官共议国事,均为宰相

  • B.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处理政务

  • C.三省分工明确,行政效率提高

  • D.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之处

  • 11、据史书记载,“(评)进之则箭下,入土也深;退之则箭上,入土也浅……江东之田器尽于是”。这一农具指的是( )

  • A.耧 B. 筒车

  • C. 曲辕犁 D. 翻车

  • 12、论及宋朝政治制度,钱穆认为,宋代制度,一面是相权衰落,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。下列选项中体现“中央集权”的是( )

  • A.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

  • B.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

  • C.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

  • D.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

  • 13、宋朝实行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,造成土地兼并成风,普通百姓生活困苦,农民起义不断。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,清查丈量各州县耕地,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,然后编制地籍及各项簿册,按各等地的每亩税额进行收税。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,此种做法的目的是( )

  • A.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

  • B.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

  • C.增加农民的劳作时间

  • D.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

  • 14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城商业的繁荣,全图分为“汴京郊外春光、汴河场景、城内街市”三部分,其中“城内街市”中可见茶坊、酒肆、脚店、肉铺、庙宇、公廨等店铺随处可见。这反映出( )

  • A.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

  • B.商品交易突破地点限制

  • C.商业管理出现混乱局面

  • D.汴京城以经济功能为主

  • 15、下面为公元2—1078年我国人口变化情况示意图。这从本质上反映了( )

  • A.黄河流域战乱不断

  • B.区域经济均衡发展

  • C.国家人口持续增长

  • D.经济重心不断南移

  • 16、宋朝时,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,不少官居高位,给政治增添了活力。人们的婚姻择偶,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。社会上出现“取士不问家世,婚姻不问阀阅”的现象。这反映出当时( )

  • A.婚姻择偶自由

  • B.等级差别的消失

  • C.门第观念淡化

  • D.科举制快速发展

  • 17、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。西夏建国(公元1038年)后,夏景宗李元昊亲自主持修筑了兴庆府黄河灌区(从今宁夏吴忠市至石嘴山市惠农区),从而使贺兰山东部兴庆府、灵州一带沙漠变为重要的粮食产地。西夏的这一措施( )

  • A.增强了宋夏之间的水利技术交流

  • B.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

  • C.适应了经济重心变化的总体趋势

  • D.得益于庆历和议的达成

  • 18、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应正确的是( )

  • A.契丹——“四等人制”

  • B.西夏——南、北面官制

  • C.金朝——猛安谋克制

  • D.蒙古——八旗制度 19、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某一地方行政制度的描述:“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,代表中央地方官进行监督,同时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,虽然‘军国重事,无不领之’,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。”这一制度指的是( )

  • A.郡县制

  • B.行省制

  • C.道府县制

  • D.分封制

  • 20、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( )

  • 序号

  • 史事

  • 五胡内迁、《禹贡地域图》、士族专权、迁都洛阳

  • 《梦溪笔谈》、为生民立命、毕昇、通判

  • 《农书》、“四等人制”、湖巡检司、大都

  • 《多宝塔感应碑》、两税法、“长庆会盟”、“天可汗”

  • A.①④②③

  • B.①③②④

  • C.①④③②

  • D.①②④③

  • 21、宋元时期,文学艺术出现了繁荣景象,如诗、词、话本,元代散曲和杂剧等众多的文学表现形式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( )

  • A.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

  • B.市民阶层的需求

  • C.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

  • D.科举制度的推动

  • 22、考古发现,山西陶寺遗址有大、中、小三座城址,分布有宫殿区、大型礼制建筑区、祭祀区、独立的仓储区、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区、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区。这可以佐证( )

  • A.国家形态初步显现

  • B.多元一体特征凸显

  • C.工商食官制度形成

  • D.礼乐制度趋于完善

  • 23、考古发现: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、天文建筑: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心部位的高地是宫殿所在地的宫城,人们还发现了宫城城墙。这说明早期国家

  • A.利用高度集权力量组织公共工程建设 B.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

  • C.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城市聚落形态 D.主要分布于北方的黄河流域

  • 24、“春秋五霸”“战国七雄”局面的出现,说明( )

  • A.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

  • B.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

  • C.礼乐制度有待于得到恢复

  • D.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

  • 25、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“春秋战国历史”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(如下图),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( )

  • A.社会大变革的时代

  • B.统一国家的建立

  • C.繁荣与开放的社会

  • D.民族关系的发展

  • 26、公元前118年,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,在各地设盐官、铁官,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,还下令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。这些措施( )

  • A.违背了重农抑商理念

  • B.不适应时代发展

  • C.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

  • D.受道家思想影响

  • 二、材料题

  • 27、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(16分)

  •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。秦、汉政府就励农民垦荒,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,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的推广,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。土地耕作技术、水利灌溉技术、作物栽培技术、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。此外,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,麦、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,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泰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。黄河套区、河渲谷地、河西走廊、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。

  • ——摘编自王双怀《关于泰汉农业的若干问题》等

  • 材料二 西晋末年,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,中原地区人民被追四处流迁。而东晋的建立,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。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,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,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。此外,麦、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,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,粮食产量大福度增加,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,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。

  • ——摘编自刘璐《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》

  •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。(6分)

  •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,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。(6分)

  •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,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。(4分)

  • 28、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6分)

  • 材料一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,坚持“无为而治”。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,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,并立为定制。汉文帝一度将“算赋”(人头税)由120钱减为40钱,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。文帝、景帝自奉节俭,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。汉文帝废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!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docer.com/preview/50867979

关注稻壳领福利

模板单价:9.99
开通会员可免费下载任意模板与19项权益包
登录后使用
以9.99元购买此模板
  • 页数:19页
  • 时间:2024-02-22
  • 编号:50867979
  • 类型:VIP模板
  • 格式:wps
  • 提示: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
    数字产品本身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模板、表格模板、演示模板等)及其包含的全部素材 (包括但不限于字体、图片、图标、文本框、艺术字等)均不支持商用,仅能为个人学习、研究或欣赏目的使用。
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