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壳儿首页 >

PPT模板

>当前作品

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

收藏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老子第二十八至五十四章解读,又称《老子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为其时诸子所共仰,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,是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。德经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经》,不分章,后改为《经》在前,《德经》在后,并分为81章,全文共约五千字,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。  常会被归属为教学说。其实哲学上的家,和宗教上的教,是不能混为一谈的,但作为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,被教视为重要经典,其作者老子也被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德天尊的化身,又称太上老君,所以应该说教吸纳了家思想,家思想完善了教。同时,前面所说的哲学,并不能涵括(修身立命、治国安邦、出世入世)的全貌。提出了“无为而治”的主张,无为而治是家的基本思想,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。作为一种政治原则,“无为”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。儒家也讲“无为而治”,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夫何为哉?恭己正南面而已矣”。朱熹认为“圣人德盛而民化,不待其有所作为也。“,实则表达了儒家的德治主张。使“无为而治”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《老子》。他们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,扰乱天下,祸害百姓。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,效法自然,让百姓自由发展。“无为而治”的理论根据是“”,现实依据是变“乱”为“治”;“无为而治”的主要内容是“为无为”和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具体措施是“劝统治者少干涉”和“使民众无知无欲”。  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,是一部论述德的著作。事实上,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。德经前三十七章讲,后四十四章言德,简单说来,是体,德是用,二者不能等同。著作介绍,老子,(前600年—前470年之后)姓李名耳,字伯阳,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,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。 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,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、家学派创始人。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,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,存世有(又称《老子》)。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,主张无为而治,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。  在教中,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,被尊为祖。作者,第二十八章知其雄①,守其雌②,为天下溪③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④。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⑤,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⑥,复归于无极⑦。知其荣⑧,守其辱⑨,为天下谷⑩。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⑾。朴散则为器⑿,圣人用之,则为官长⒀,故大制不割⒁。深知什么是雄强,却安守雌柔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溪涧。甘愿作天下的溪涧,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,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。深知什么是明亮,却安于暗昧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模式。甘愿做天下的模式,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,恢复到不可穷极的真理。深知什么是荣耀,却安守卑辱的地位,甘愿做天下的川谷。甘愿做天下的川谷,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,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。朴素本初的东西经制作而成器物,有的人沿用真朴,则为百官之长,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。1、雄:比喻刚劲、躁进、强大。2、雌:比喻柔静、软弱、谦下。3、溪:沟溪。4、婴儿:象征纯真、稚气。5、式:楷模、范式。6、忒:过失、差错。7、无极:意为最终的真理。8、荣:荣誉,宠幸。9、辱:侮辱、羞辱。10、谷:深谷、峡谷,喻胸怀广阔。11、朴:朴素。指纯朴的原始状态。12、器:器物。指万事万物。13、官长:百官的首长,领导者、管理者。14、大制不割:制,制作器物,引申为政治;割,割裂。此句意为: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。,第二十九章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,吾见其不得已③。天下神器④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⑤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⑥,故无败,故无失。夫⑦物⑧或行或随⑨;或觑或吹⑩;或强或羸⑾;或载或隳⑿。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奢、去泰⒀。想要治理天下,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,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。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,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,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,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,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,就一定会失败;强力把持天下,就一定会失去天下。因此,圣人不妄为,所以不会失败;不把持,所以不会被抛弃。世人秉性不一,有前行有后随,有轻嘘有急吹,有的刚强,有的赢弱;有的安居,有的危殆。因此,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、奢侈的、过度的措施法度。1、取:为、治理。2、为:指有为,靠强力去做。3、不得己:达不到、得不到。4、天下神器:天下,指天下人。神器,神圣的物。5、执:掌握、执掌。6、无为:顺应自然而不强制。7、夫:一本作“故”。8、物:指人,也指一切事物。9、随:跟随、顺从。10、觑:轻声和缓地吐气。吹:急吐气。11、赢:赢弱、虚弱。12、或载或隳:载,安稳。隳,危险。13、泰:极、太。,第三十章以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①。师之所处,荆棘生焉。大军之后,必有凶年②。善有果③而已,不敢④以取强⑤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物壮⑥则老,是谓不⑦,不早已⑧。依照“”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,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。军队所到的地方,荆棘横生,大战之后,一定会出现荒年。善于用兵的人,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,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。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,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,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,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,达到目的却不逞强。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,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“”,不符合于“”的,就会很快死亡。1、其事好还:用兵这件事一定能得到还报。还:还报、报应。2、凶年:荒年、灾年。3、善有果:果,成功之意。指达到获胜的目的。4、不敢:帛书本为“毋以取强”。5、取强:逞强、好胜。6、物壮:强壮、强硬。7、不:不合乎于“”。8、早已:早死、很快完结。,第三十一章夫兵者①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②,故有者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③,用兵则贵右。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,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④为上,胜而不美,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夫乐杀人者,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。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。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。言以丧礼处之。杀人之众,以悲哀⑤莅之⑥,战胜以丧礼处之。兵器啊,是不祥的东西,人们都厌恶它,所以有“”的人不使用它。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。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,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,万不得已而使用它,最好淡然处之,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,如果自以为了不起,那就是喜欢杀人。凡是喜欢杀人的人,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。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,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,偏将军居于左边,上将军居于右边,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。战争中杀人众多,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,打了胜仗,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。1、夫兵者:一本作“夫佳兵者”。兵者,指兵器。夫,作为发语词。2、物或恶之:物,指人。意为人所厌恶、憎恶的东西。3、贵左:古人以左为阳以右为阴。阳生而阴杀。尚左、尚右、居左、居右都是古人的礼仪。4、恬淡:安静、沉着。5、悲哀:一本作哀悲。6、莅之:到达、到场。,第三十二章常无名,朴①。虽小②,天下莫能臣③。候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④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⑤。始制有名⑥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⑦。譬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⑧。“”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,它虽然很小不可见,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。侯王如果能够依照“”的原则治理天下,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。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,就会降下甘露,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。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,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,任命各级官长办事。名分既然有了,就要有所制约,适可而止,知制约、适可而止,就没有什么危险了。“”存在于天下,就像江海,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,使万物自然宾服。1、无名、朴:这是指“”的特征。2、小:用以形容“”是隐而不可见的。3、莫能臣:臣,使之服从。这里是说没有人能臣服它。4、自宾:宾,服从。自将宾服于“”。5、自均:自然均匀。6、始制有名:万物兴作,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。名,即名分,即官职的等级名称。7、可以不殆:不殆,没有危险。8、犹川谷之于江海:之于,流入;一说正文应为“之在天下,譬犹江海之与川谷”。,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①。知足者富,强行②者有志,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③者寿。能了解、认识别人叫做智慧,能认识、了解自己才算聪明。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,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。知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。坚持力行、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。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,身虽死而“”仍存的,才算真正的长寿。1、强:刚强、果决。2、强行:坚持不懈、持之以恒。3、死而不亡:身虽死而“”犹存。,第三十四章大汜兮①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②,功成而不有③。衣养④万物而不为主⑤,常无欲⑥,可名于小⑦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⑧。以其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大广泛流行,左右上下无所不到。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,完成了功业,办妥了事业,而不占有名誉。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,可以称它为“小”,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,可以称它为“大”。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,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、完成它的伟大。1、汜:同泛,广泛或泛滥。2、辞:言词,称说。不辞,意为不说三四,不推辞、不辞让。3、不有:不自以为有功。4、衣养:一本作“衣被”,意为覆盖。5、不为主:不自以为主宰。6、常无欲:一本无此二字,认为此乃衍文。7、小:渺小。8、大:伟大。,第三十五章执大象①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太②。乐与饵③,过客止,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足既④。谁掌握了那伟大的“”,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,向往、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,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、宁静。音乐和美好的食物,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,用言语来表述大,是平淡而无味儿的,看它,看也看不见,听它,听也听不见,而它的作用,却是无穷无尽的,无限制的。1、大象:大之象。2、安平太:安,乃,则,于是。太,同“泰”,平和、安宁的意思。3、乐与饵:音乐和美食。4、既:尽的意思。,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①,必固张之②;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;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;将欲取之③,必固与之④。是谓微明⑤,柔弱胜刚强。鱼不可脱于渊⑥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。想要收敛它,必先扩张它,想要削弱它,必先加强它,想要废去它,必先抬举它,想要夺取它,必先给予它。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,柔弱战胜刚强。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,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,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。1、歙:敛,合。2、固:暂且。3、取:一本作“夺”。4、与:给,同“予”字。5、微明:微妙的先兆。6、脱:离开、脱离。7、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:利器,指国家的刑法等政教制度。示人,给人看,向人炫耀。,第三十七章常无为而无不为①。候王若能守之②,万物将自化③。化而欲作④,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⑤,镇之以无名之朴,夫将不欲⑥。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定⑦。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,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。侯王如果能按照“”的原则为政治民,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、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。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,我就要用“”来镇住它。用“”的真朴来镇服它,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,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,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、安宁。1、无为而无不为:“无为”是指顺其自然,不妄为。“无不为”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。2、守之:即守。之,指。3、自化:自我化育、自生自长。4、欲:指贪欲。5、无名之朴:“无名”指“”。“朴”形容“”的真朴。6、不欲:一本作“无欲”。7、自定:一本作“自正”。,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①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②,是以无德③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;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。上仁为之而无以为;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扔之⑥。故失而后德,失德面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⑦,而乱之首⑧。前识者⑨,之华⑩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处其厚⑾,不居其薄⑿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具备“上德”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,因此实际上是有“德”;具备“下德”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“”,因此实际是没有“德”的。“上德”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,“下德”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。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,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。所以,失去了“”而后才有“德”,失去了“德”而后才有“仁”,失去了“仁”而后才有“义”,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。“礼”这个东西,是忠信不足的产物,而且是祸乱的开端。所谓“先知”,不过是“”的虚华,由此愚昧开始产生。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,不居于浇薄;存心朴实,不居于虚华。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。1、上德不德:不德,不表现为形式上的“德”。此句意为,具备上德的人,因任自然,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。2、下德不失德: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“德”,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。3、无德:无法体现真正的德。4、上德无为而无以为:以,心、故意。无以为,即无心作为。此句意为: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。5、下德无为而有以为:此句与上句相对应,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。6、攘臂而扔之:攘臂,伸出手臂;扔,意为强力牵引。7、薄:不足、衰薄。8、首:开始、开端。9、前识者:先知先觉者,有先见之明者10、华:虚华。11、处其愿:立身敦厚、朴实。12、薄:指礼之衰薄。,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①者,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②;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;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。其致之也④,谓⑤天无以清⑥,将恐裂;地无以宁,将恐废⑦;神无以灵,将恐歇⑧;谷无以盈,将恐竭⑨;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;候王无以正⑩,将恐蹶⑾。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候王自称⑿孤、寡、不谷⒀。此非以贱为本邪?非乎?故至誉无誉⒁。是故不欲琭琭如玉⒂,珞珞如石⒃。往昔曾得到过的:天得到而清明;地得到而宁静;神(人)得到而英灵;河谷得到而充盈;万物得到而生长;侯王得到而成为天下的首领。推而言之,天不得清明,恐怕要崩裂;地不得安宁,恐怕要震溃;人不能保持灵性,恐怕要灭绝;河谷不能保持流水,恐怕要干涸;万物不能保持生长,恐怕要消灭;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,恐怕要倾覆。所以贵以贱为根本,高以下为基础,因此侯王们自称为“孤”、“寡”、“不谷”,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?不是吗?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。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,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。1、得一:即得。2、神得一以灵:神或指人。灵:灵性或灵妙。3、正:一本作“贞”。意为首领。4、其致之也:推而言之。5、谓:假如说。帛书作“胃”。6、天无以清:天离开,就得不到清明。7、废:荒废。8、歇:消失、绝灭、停止。9、竭:干涸、枯竭。10、正:一本作“高贵”,一本作“贞”。11、蹶:跌倒、失败、挫折。12、自称:一本作“自谓”。13、孤、寡、不谷:古代帝王自称为“孤”、“寡人”、“不谷”。不谷即不善的意思。14、至誉无誉: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。15、琭琭:形容玉美的样子。16、珞珞:形容石坚的样子。,第四十章反者之动①,弱者②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③,有生于无④。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,是的运动,的作用是微妙、柔弱的。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,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。 1、反者:循环往复。一说意为相反,对立面。2、弱者:柔弱、渺小。3、有:这里指的有形质,与一章中“有名万物之母的”的有“相同。但不是有无相生的“有”字。4、无:与一章中的“无名天地之始”的“无”相同。但不同于“有无相生”的“无”。此处的“无”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。,第四十一章上士闻,勤而行之;中士闻,若存若亡;下士闻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。故建言①有之:明若昧,进若退,夷若纇②。上德若谷;大白若辱③;广德若不足;建德若偷④;质真若渝⑤。大方无隅⑥;大器晚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;隐无名。夫唯,善贷且成⑦。上士听了的理论,努力去实行;中士听了的理论,将信将疑;下士听了的理论,哈哈大笑。不被嘲笑,那就不足以成其为了。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:光明的好似暗昧;前进的好似后退;平坦的好似崎岖;崇高的德好似峡谷;广大的德好像不足;刚健的德好似怠惰;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。最洁白的东西,反而含有污垢;最方正的东西,反而没有棱角;最大的声响,反而听来无声无息;最大的形象,反而没有形状。幽隐而没有名称,无名无声。只有“”,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。1、建言:立言。2、夷若纇:夷,平坦;纇,崎岖不平、坎坷曲折。3、大白若辱:辱,黑垢。一说此名应在“大方无隅”一句之前。4、建德若偷: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。偷,意为惰。5、质真若渝:渝,变污。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。6、大方无隅:隅,角落、墙角。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。7、善贷且成:贷,施与、给予。引伸为帮助、辅助之意。此句意为:使万物善始善终,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。,第四十二章生一①,一生二②,二生三③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④,冲气以为和⑤。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⑥,而王公以为称。故物或损之而益,或益之而损。人之所教,我亦教之。强梁者不得其死,吾将以为教父⑦。是独一无二的,本身包含阴阳二气,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,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。万物背阴而向阳,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。人们最厌恶的就是“孤”、“寡”、“不谷”,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。所以一切事物,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;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。别人这样教导我,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。强暴的人死无其所。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。1、一:这是老子用以代替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,即是绝对无偶的。2、二:指阴气、阳气。“”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。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“”。因此,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“一”中。3、三: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,进而生成万物。4、负阴而抱阳:背阴而向阳。5、冲气以为和:冲,冲突、交融。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,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。6、孤、寡、不谷:这些都是古时候君主用以自称的谦词。7、教父:父,有的学者解释为“始”,有的解释为“本”,有的解释为“规矩”。有根本和指导思想的意思。,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,驰骋①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无间②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③及之。天下最柔弱的东西,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;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。我因此认识到“无为”的益处。“不言”的教导,“无为”的益下,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。1、驰聘:形容马奔跑的样子。2、无有入无间: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。无有:指不见形象的东西。3、希:一本作“稀”,稀少。,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①?得与亡孰病②?甚爱必大费③,多藏必厚亡④。故知足不辱⑤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?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?获取和丢失相比,哪一个更有害?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;过于积敛财富,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。所以说,懂得满足,就不会受到屈辱;懂得适可而止,就不会遇见危险;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。1、多:轻重的意思;货,财富。2、得:指名利;亡,指丧失性命;病,有害。3、甚爱必大费:过于爱名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耗费。4、多藏必厚亡:丰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。5、知足不辱:今本没有“故”字,据帛书补之。,第四十五章大成①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②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③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④。静胜躁,寒胜热⑤。清静为天下正⑥。最完满的东西,好似有残缺一样,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;最充盈的东西,好似是空虚一样,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。最正直的东西,好似有弯曲一样;最灵巧的东西,好似最笨拙的;最卓越的辩才,好似不善言辞一样。清静克服扰动,赛冷克服暑热。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。1、大成:最为完满的东西。2、冲:虚,空虚。3、屈:曲。4、讷:拙嘴笨舌。5、静胜躁,寒胜热:清静克服扰动,寒冷克服暑热。6、正:通“政”。,第四十六章天下有,却①走马以粪②,天下无,戎马③生于郊④。祸莫大于不知足;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⑤。治理天下合乎“”,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,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。治理天下不合乎“”,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,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。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。知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,永远是满足的。1、却:屏去,退回。2、走马以粪:粪,耕种,播种。此句意为用战马耕种田地。3、戎马:战马。4、生于效:指牝马生驹于战地的郊外。5、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:知满足的这种满足,是永远满足的。,第四十七章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①,见天②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③,不为而成④。不出门户,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;不望窗外,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。他向外奔逐得越远,他所知的理就越少。所以,有“”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,不窥见而能明了“天”,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。1、窥牖:窥,从小孔隙里看;牖,音you,窗户。2、天: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。3、不见而明:一本作“不见而名”。此句意为不窥见而明天。4、不为:无为、不妄为。,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①,为日损②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③,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;及其有事⑥,不足以取天下。求学的人,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;求的人,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。减少又减少,到最后以至于“无为”的境地。如果能够做到无为,即不妄为,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。治理国家的人,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,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,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。1、为学日益:为学,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识。此处的“学”当指政教礼乐。日益:指增加人的知见智巧。2、为日损:为,是通过冥想或体验的途径,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“”。此处的“”,指自然之,无为之。损,指情欲文饰日渐泯损。3、无为而无不为:不妄为,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。4、取:治、摄化之意。5、无事:即无扰攘之事。6、有事:繁苛政举在骚扰民生。,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①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,德善②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,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,百姓皆注其耳目⑤,圣人皆孩之⑥。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,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。对于善良的人,我善待于他;对于不善良的人,我也善待他,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,从而使人人向善。对于守信的人,我信任他;对不守信的人,我也信任他,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,从而使人人守信。有的圣人在其位,收敛自己的欲意,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。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,有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。1、常无心:一本作无常心。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。2、德:假借为“得”。3、歙:音Xi,意为吸气。此处指收敛意欲。4、浑其心: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。5、百姓皆注其耳目: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,生出许多事端。6、圣人皆孩之: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。,第五十章出生入死①,生之徒②,十有三③;死之徒④,十有三;人之生,动之于死地⑤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⑥。盖闻善摄生⑦者,陆行不遇兕虎⑧,入军不被甲兵⑨。兕无所投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⑩。人始出于世而生,最终入于地而死。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;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;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,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,也占十分之三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奉养太过度了。据说,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,在陆地上行走,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,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。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,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,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。1、出生入死:出世为生,入地为死。一说离开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。2、生之徒:徒,应释为类。生之徒即长寿之人。3、十有三:十分之三。4、死之徒:属于夭折的一类。5、人之生,动之于死地:此句意为人本来可以长生的,却意外地走向死亡之路。6、生生之厚:由于求生的欲望太强,营养过剩,因而奉养过厚了。7、摄生者:摄生指养生之,即保养自己。8、兕:音si,属于犀牛类的动物。9、入军不被甲兵:战争中不被杀伤。10、无死地:没有进入死亡范围。,第五十一章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①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而贵德。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。故生之,德畜之,长之育之,亭之毒之③;养④之覆⑤之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⑥。生成万事万物,德养育万事万物。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,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。故此,万事万物莫不尊崇而珍贵德。之所以被尊崇,德所以被珍贵,就是由于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,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,顺其自然。因而,生长万物,德养育万物,使万物生长发展,成熟结果,使其受到抚养、保护。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,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,导引万物而不主宰,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。1、势: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。一说:势者,力也;一说,对立。2、莫之命而常自然:不干涉或主宰万物,而任万物自化自成。3、亭之毒之:一本作成之熟之。4、养:爱养、护养。5、覆:维护、保护。6、玄德:即上德。它产生万物而不居为己有,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。,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①,以为天下母②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③;既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塞其兑,闭其门④,终身不勤⑤。开其兑,济其事⑥,终身不救。见小曰明⑦,守柔曰强⑧。用其光,复归其明⑨,无遗身殃⑩;是为袭常⑾。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,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。如果知根源,就能认识万物,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,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,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。塞住欲念的孔穴,闭起欲念的门径,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。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,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,终身都不可救治。能够察见到细微的,叫做“明”;能够持守柔弱的,叫做“强”。运用其光芒,返照内在的明,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,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“常”。1、始:本始,此处指“”。2、母:根源,此处指“”。3、子:派生物,指由“母”所产生的万物。4、塞其兑,闭其门:兑,指口,引伸为孔穴;门,指门径。此句意为:塞住嗜欲的孔穴,闭上欲念的门径。5、勤:劳作。6、开其兑,济其事:打开嗜欲的孔穴,增加纷杂的事件。7、见小曰明:小,细微。能察见细微,才叫做“明”8、强:强健,自强不息。9、用其光,复归其明:光向外照射,明向内透亮。发光体本身为“明”,照向外物为光。10、无遗身殃: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。11、袭常:袭承常。,第五十三章使我①介然有知②,行于大,唯施③是畏。大甚夷④,而人⑤好径⑥。朝甚除⑦,田甚芜,仓甚虚,服文采,带利剑,厌饮食⑧,财货有余,是谓盗竽⑨。非也哉!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认识,在大上行走,唯一担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。大虽然平坦,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。朝政腐败已极,弄得农田荒芜,仓库十分空虚,而人君仍穿着锦绣的衣服,佩带着锋利的宝剑,饱餐精美的饮食,搜刮占有富余的财货,这就叫做强盗头子。这是多么无啊!1、我:我,指有的圣人。老子在这里托言自己。2、介然有知:介,微小。微有所知,稍有知识。3、施:邪、斜行。4、夷:平坦。5、人:指人君,一本作“民”。6、径:邪径。7、朝甚除:朝政非常败坏。一说宫殿很整洁。8、厌饮食:厌,饱足、满足、足够。饱得不愿再吃。9、盗竽:竽又作夸。即大盗、盗魁。 ,第五十四章善剑者不拔,善抱①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辍②。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③;修之于邦④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故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⑤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然哉?以此。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,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,如果子孙能够遵循、守持这个理,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。把这个理付诸于自身,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;把这个理付诸于自家,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;把这个理付诸于自乡,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;把这个理付诸于自邦,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;把这个理付诸于天下,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。所以,用自身的修身之来观察别身;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;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;以平天下之察看观照天下。我怎么会知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?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理。1、抱:抱住、固定、牢固。2、子孙以祭祀不辍:辍,停止、断绝、终止。此句意为:祖祖孙孙都能够遵守“善建”、“善抱”的理,后代的香火就不会终止。3、长:尊崇。4、邦:一本作“国”。5、故以身观察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:以自身察看观照别人;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;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。,感谢观看再会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  • 道德经中篇国学中学大学读物课件-PPT模板
模板介绍:
  • 这是一套以白色为背景色,具有中国风静态风格的PPT模板,共31张;

  • PPT模板封面,中间填写《道德经》标题。

  • PPT模板内容页,由29页白色宽屏幻灯片图表制作。

  • 本模板适合用于制作有关教学课件的演示文稿,例如:成长教育PPT、安全教育PPT等。.PPTX格式

  • 转载请注明出处!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docer.com/preview/20204000

关注稻壳领福利